“利用我们的学科专业优势,为全球华侨华人抗疫斗争尽一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20年3月-6月,十二场跨越万里的中国与海外华侨华人视频连线研讨会相继举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通过各种渠道驰援国内抗击疫情,随着疫情肆虐全球,海外华侨华人的安危也同样牵动着国人的关心与牵挂。江苏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团队在张秋生教授带领下,全程参与了“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专题研讨,为国外侨胞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献计献策。在6月11日澳洲专场研讨会上,张秋生教授在互动总结阶段深情寄语澳洲华侨华人“中澳两国政府和人民要团结合作,求同存异,把战胜新冠病毒放在首位,华商也会在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凝侨心、聚侨力,智库积极建言献策
“我们这个中心依托于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平台,承担着为侨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的重要任务。‘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维护侨益’是我们的科研目标。特殊时期,我们团队积极撰写有关华侨华人的咨询报告,为侨务工作和防疫工作建言献策,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抗疫做点贡献。” 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团队带头人张秋生教授这样说。
面对严峻复杂的境外疫情输入形势,同时也是国内外舆情言论非常复杂的节点,团队人员发挥智库作用,勇于发声、积极引导:张秋生教授和邵政达副教授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了有关华商研究与华商网络的学术文章,对侨务部门把握海外侨情新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邵政达副教授的《做好华侨华人疫情防控和與情工作的三点建议》已于3月23日由市侨联报送省侨联(现已被《江苏侨情专报》采用),并呈报国家相关部门;颜廷副教授的《中国对澳公共外交的困境与对策》已被《光明日报》内参采用。
二、不停教、不停学,提升“课程思政”新境界
18课时、3次线上集体备课、6次集中听课,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华侨华人问题,团队承担了校“课程思政”《华侨华人研究》的教学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心骨干,历史系副主任、世界史教研室副主任鞠长猛副教授的组织下,大家积极响应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共同探讨华侨华人移民、经济、文化、社团、参政和侨务政策等各个版块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仔细研讨何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发挥其在立德树人育人的成效,同时充分结合当前的疫情和侨情,利用线上教学给同学们上了关于华侨华人以及海外留学生问题的精彩课程,受到同学们的一直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期,也是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高峰时期。团队成员在申报项目方面不放松、不停顿,采用多种方法助推科研项目的申报与论证。张秋生教授的“江苏华侨华人史”获批中国侨联2019-2021年度重点课题,朱锦程副教授的“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文化记忆的‘一体两翼’驱动机制研究”获批一般课题,赵昌博士的“民粹主义对澳洲华侨华人权益的影响极其应对研究”获批中国侨联青年课题。邵政达副教授和赵昌博士完成了今年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工作。同时,为了配合学校2020年的中心工作,团队还在张秋生教授的带领下,完成了“国家民委区域国别研究平台”申报论证及支撑材料编写,为将来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促进高水平成果培育、加强创新团队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四、深扎根、广聚力,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源于现实、服务现实,让科研之花在实践中开出甜美的果实,这才是科研的意义所在。团队成员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忘记自己肩头的使命担当,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调研,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与外国学者的沟通。团队成员张荣苏博士2月底刚从澳大利亚访学回国就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利用海外网络渠道,宣传了中国的防控形势和政策举措,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政府的防疫措施和对世界的贡献。颜廷副教授、邵政达副教授、鞠长猛副教授、张荣苏和赵昌博士分别以为华侨华人归国创新创业、海外华裔新生代统战工作、加强华侨华人国情认知、提升对侨传播舆论引导力、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理论创新等为题,申报了统战部门的应用型研究课题。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华侨华人研究中心成员立足本职、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之中,展现出极高的职业素养和优秀的精神风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和作为,为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侨务事业推进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