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2008年11月成立,现有正式党员75名,预备党员13名,积极分子48名。自成立以来,支部坚持以党建为核心,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实践践行”的思路和“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模式开展工作,在加强支部成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开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践行中团结凝聚研究生,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7月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于2020年底圆满收官。但其中有一类因语言沟通交流问题而致贫的现象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将此类贫困现象归纳为需精准扶贫的一种类型,即在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长期封闭的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很多人因不懂普通话而无法在家乡以外的地区与人交流,也就难以通过外出就业摆脱绝对贫困。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标定位指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
为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通过“推普”来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落实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年以来,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推普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
(一)深入理论学习,构建“推普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发布后,支部立刻向全体成员传达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研读国家相关政策;同时,结合本专业语言学知识对“推普脱贫攻坚”进行专题理论研讨,并组织支部成员深入“三区三州”22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该项工作中存在认识上误将“推普脱贫攻坚”视为在贫困地区“推普”,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对象聚焦不准、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施路径缺少可行性等问题。因此,支部首先在理论上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厘清“推普脱贫攻坚”的对象和任务。依据脱贫攻坚时间紧迫性和普通话语言能力相关性,将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体分为八类,明确了“推普脱贫攻坚”应聚焦第一至第四类不懂普通话的少数民族贫困青壮年劳动力,使其到2020年具备普通话基本交流能力而实现“脱贫”。
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案。根据一线调研分析,支部发现贫困地区少数民族青壮年每年的农闲时间或各种节假日,加起来大约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用于开展普通话教学。因此,为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推普脱贫攻坚”任务,支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案,即在组织队伍入户调查、做实做细语言文字建档立卡和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设计教法、进行教学培训的同时开展评估验收,找准了对象、用对了方法、节省了时间、起到了效果。
(二)研制教材教法,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服务实践
1. 创编少数民族语言对照版速成学习专用教材。支部在调研中发现,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民族地区中,彝族、傈僳族、维吾尔族、藏族和纳西族这五个少数民族中,还存在相当数量不懂汉语、不识汉字的青壮年,他们是“推普脱贫攻坚”的对象。因此支部专门面向这5个少数民族编写了少数民族语言对照版《最简实用普通话100句》(共五册),包括外出务工生存和生活最急需的常用词汇和100个最简核心句型,适用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
2 .创设针对汉语零基础文盲者的快速双语教学方法。支部根据应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发现,这些不懂汉语汉字的少数民族青壮年学习汉语普通话就是习得其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需要使用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还要确保其普通话基本交流能力“短期速成”,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快速双语教学方法。
3.创新“推普脱贫攻坚”实施路径。支部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已开展的“推普脱贫攻坚”教学工作主要由推普测试员和中小学教师承担,但这些教学人员很难协调本职工作与常年深入贫困偏远山区投入推普脱贫攻坚战的时间上的矛盾,大部分人因不懂教学对象的民族语言也难以开展双语教学。因此支部创新路径,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实施“推普脱贫攻坚”,除了本支部全体成员外,还动员招募校内其他学院和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实践,两年多来共组织108所高校1000多人,利用寒暑假和国庆、中秋等长假期深入19个国家级贫困县143个深度贫困村,入户调查了近6千名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的语言文字掌握情况,并利用自编教材和自主设计的教法,对其中3805名不懂普通话者进行教学培训,使他们在短期内就能模拟使用外出工作的普通话基本用语。
(三)开展实践育人,把思政课堂开设在祖国的大地上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支部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贫困村实践时,支部第一书记江苏师范大学钱进副校长专程到此参加活动,成立“凉山推普脱贫实践团临时党支部”,并在党旗和国旗下给支部成员上党课,阐述了“推普脱贫攻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激励大家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支部“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支部成员所参与撰写的相关咨政报告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特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该报告部分可公开内容后发表于2020年10月24日的《光明日报》。所提出的工作方案获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国务院扶贫办采纳,并向全国推广,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受教育部委托,统筹组织了全国的“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实践活动,共对全国124所高校的大学生实践团队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获得教育部和团中央书面表扬,入选“江苏省智库实践十佳案例”。
支部的实践活动获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次报道,其中在《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3日)关于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总结的重要文章中,江苏师范大学是唯一一家被提到的具体单位,报道了支部2020年国庆假期间仍在四川凉山布拖县坚持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实践活动的事迹。
通过“推普脱贫攻坚”工作,支部的政治引领和思想领航作用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政治觉悟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为增强,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度使命担当意识的,并且能够承担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优秀学生党员,多位党员获全国“推普脱贫攻坚”优秀团队、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大学生“挑战杯”国赛二等奖等教育部和团中央的各种奖励。